新煤都鄂尔多斯开始自救。
“最近很多媒体关注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问题,这些报道中的很多内容确实反映了实际情况。”10月28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副市长李国俭在当地金融发展论坛上说。
这是当地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回应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问题。近期,鄂尔多斯以及神木等地因煤勃兴的新城连续爆发多起民间高利贷大案,因楼市萧条、煤矿整合引发的民间资金链条断裂频现。
据本报记者了解,鄂尔多斯将设立多家私募基金,并成立鄂尔多斯股权交易所;整合房地产企业,设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推动重组。
加速引入金融机构
李国俭称,鄂尔多斯市政府已成立民间借贷规范整顿领导小组,金融办、银监局、工商局、商务局等12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此前,当地兴盛多年的民间借贷因房地产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9月24日,中富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第二大股东王福金自杀身亡,这是今年当地首例因房地产资金链紧张而导致自杀的案件,当地借贷危局也就此暴露于舆论的聚光灯下。
“解决民间借贷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开放 ,改革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放松对金融的过度管制,为民间金融创新留下空间。”鄂尔多斯市金融办主任孙建平称,当地政府正在考虑借整顿民间借贷之机,将鄂尔多斯在5年内打造为中国民间金融创新中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地政府宣布了多项相关措施。
“最重要的举措是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孙建平称,鄂尔多斯在整个自治区率先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提供“五免五减半”(前五年免税,后五年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
目前,当地私募基金总规模为30亿元,组建了12家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孙建平透露,为了给私募基金提供退出通道,鄂尔多斯股权交易所正在筹建当中,有望在近期挂牌成立。
加快引入各类金融机构是当地政府反复强调的一项重要举措。相对于规模巨大的民间资本,鄂尔多斯的金融机构并不发达。除几大国有银行外,当地为数不多的几家股份制银行均为今年入驻。券商也仅有4家。
李国俭称,在加速引入大型金融机构的同时,当地正在筹建30家小额贷款公司,并推进9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
严防资金链断裂
而对房地产企业的拯救被放到重要位置。
面对迫在眉睫的房地产资金链断裂问题,李国俭称,政府正在积极协调贷款银行,对具有一定实力、有土地等资产而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做到不抽资、不压贷、不上浮利率,并通过转贷、展期等办法,帮助其渡过难关。
此外,政府正在推动当地多达500多家的房地产企业进行整合重组。鄂尔多斯市本级财政为此将首
期出资1亿元,吸纳多方资本共同注资,设立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发展基金,推动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
一位房地产商在本报记者面前难掩忧虑:“最坏的时候还没到。”他表示,年底时,房地产企业要结算工程款,届时将会是部分企业的生死大限。
但曾几何时,作为“新煤都”,坐拥煤炭带来的丰厚资金,鄂尔多斯何以陷入借贷危机?当地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高达1600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六分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半以上。
本报记者调查得知,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地很多房地产商同时经营煤炭生意,后者提供的充足现金流为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正在进行的鄂尔多斯第二次煤炭整合,打破了这一局面。在2012年6月30日前,当地的近300家煤炭企业将被整合为40家。在此期间,等待被兼并的煤矿不能开工,房地产现金流因此大受影响。
当地一位煤炭运销企业负责人称,由于煤炭开采准入门槛显著提高,部分煤炭企业将重心转向煤炭运销,但其利润显然不能与煤炭开采相比,而竞争的加剧更是摊薄了利润。
这意味着,在当地煤炭整合正式收官之前,相当数量的房地产商并无力从煤炭生意上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链断裂危机,可谓一触即发。
民间抱团自救
与此同时,民间资本的自救措施也陆续面世。
在10月28日的金融发展论坛上,鄂尔多斯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宣布,将投入自有资本3亿元扶持以其会员单位为主的当地中小企业,帮助当地暂时面临资金困难的优质中小企业摆脱困局。
在论坛现场,该中心与六家当地中小企业举行签约仪式,为其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其余2.9亿元扶持基金也将陆续到位。
“政策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解决借贷危机还是得在企业自救上多做文章。我们要抱团自救、捆绑投资、联合转型。”该中心董事、内蒙古鄂尔多斯商会会长郗树森说。
李国俭称,为使该中心的作用落到实处,相关部门正在此中心下筹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作为专门的交易市场,引导民间借贷者进场交易,并向进场交易双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作为“民间借贷保护基金”。对进场交易者,在资产保全等措施完备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坏帐,“保护基金”可对其损失的本金予以部分补偿。
目前,这一中心正在论证调研中,预计将在年底前正式挂牌运营。
李国俭还透露,一份旨在引导当地民间借贷阳光化发展的细则性文件 《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资产管理办法》正在起草当中,有望在年内正式印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