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杭州、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分别在杭州、宁波两地正式挂牌成立
揭牌仪式上,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法官管理部部长陈海光和民三庭副庭长林广海分别宣读了最高法院关于同意杭州、宁波中院内设专门审判机构,并跨区域管辖部分知识产权案件的相关批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国猛宣读了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对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作出的重要批示。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和陈国猛为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揭牌;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余红艺和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徐杰为宁波知识产权法庭揭牌。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和宁波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是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和司法审判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对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优化整合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格局和审判资源,统一知识产权司法裁判尺度和审判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车俊批示要求,希望省高院和杭州、宁波中院及杭州、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大力推进法院司法体制和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依法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水平,更好地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法治浙江,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袁家军批示肯定,近年来,全省法院系统积极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依法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对政府加强产权保护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为创新型省份建设营造了法治环境。他表示省政府将大力支持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希望全省法院系统提高站位、拉高标杆,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维护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创新市场环境,为全省经济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强省、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杭州、宁波市委市政府对两个法庭的设立、挂牌高度重视,并给予大立支持。杭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晓晖主持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揭牌仪式,省编办、省知识产权局、杭州市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知产局、市场监管局、文广新局等部门领导出席;宁波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奕君主持宁波知识产权法庭揭牌仪式,宁波海关、市文广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领导出席。
创业创新和知识产权大省,知产案件占长三角“半壁江山”
近年来,浙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指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注册商标数量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创业创新和知识产权大省。
随之而来,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相关的案件大量涌现,司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近五年,全省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7.6万余件,占长三角地区案件总量的51.3%;其中专利8364件,占到全国法院收案总数的1/6,共涉及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1759家,案件标的总金额达到7.2亿元。
全省法院自2000年开始知产专业化审判,至今全省共11个中院和33个基层法院具有知产案件管辖权,其中义乌法院是全国第一家有权审理专利类案件的基层法院,全省近20起案件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同时,浙江知产“三合一”审判机制、司法大数据分析运用机制、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多项改革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团队基本组建完毕,已形成了在党委领导下的“司法主导,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社会监督参与”的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2011年,浙江高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首届“中国商标保护金奖”,是全国法院系统首次获此殊荣的单位。
随着北上广知识产权法院和南京、苏州、武汉、成都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的设立,专利技术类案件集中管辖已成为我国知产司法保护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浙江11家中院有10家具有专利案件管辖权,专利案件管辖分布相对分散,各家法院受理专利案件数量均不饱和,不利于技术类案件审判经验的总结和专业法官的培养,也不利于建设优质高效解决纠纷的司法体系。
据了解,2014年至2016年杭州、宁波两地中院受理专利技术类一审民事案件总量连续三年均占全省总量超过40%。而知产案件数量较少的法院知产法庭在审理知产案件的同时,还承担其他民商事案件的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统一裁判标准,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设立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给予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定》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列入浙江重点改革项目。长期以来,代表委员、工商界人士等社会各界对建立知产专门审判机构的呼声也极其强烈。
杭宁两地专设机构,跨区域“三合一”集中管辖特定知产案
今年8月,最高法院批复同意在杭州中院、宁波中院分别内设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机构,实行跨行政区划管辖模式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体制。
9月8日起,设立在杭州市上城区吟潮路36号(原杭州中院培训中心大楼)的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将正式开始审理以下案件:(1)发生在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辖区内有关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发生在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辖区内,诉讼标的额为800万元以上的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技术合同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发生在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辖区内,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著作权、商标、专利、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4)应当由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不服杭州市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上诉案件。
设立在宁波市鄞州区宁东路568号的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将正式开始审理以下案件:(1)发生在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台州市、舟山市辖区内的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发生在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台州市、舟山市辖区内,诉讼标的额为800万元以上的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技术合同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发生在在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台州市、舟山市辖区内,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著作权、商标、专利、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4)应当由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不服宁波市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上诉案件。
专业审判+便民服务,杭宁知产法庭高起点高水准运行
知产案件最大特点是专业性强,杭州、宁波知识产权法庭作为专业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机构,突出的正是“专业”二字。集中专业力量,审理专业案件,作出专业裁判。
据了解,杭州和宁波具备设立跨区域管辖法庭的良好条件。杭州是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015年又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入选中国十大创新生态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11年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信息经济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35个,国家级孵化器30家,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杭州中院于2002年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是浙江第一家有权审理专利案件的中级法院,目前辖区内共有7家基层法院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2010年以来,杭州两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8959件,年均增长率达53.4%。2016年,杭州地区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382件,案件数量远高于省内其他地级市,占全省同类案件总量的31.4%;杭州中院共受理专利一审案件735件,占全省同类案件总量的31.8%。杭州两级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有不少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了较大影响力,例如“嘀嘀”商标侵权案、“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著作权侵权案、华为与中兴互诉专利侵权案、美国New Balance公司主张“N”字母标识权益的不正当竞争案等。
宁波市作为我国计划单列市、世界级港口城市和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15强。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事业,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16年,宁波全市专利申请数量达到68244件,授权4079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19328件,授权5669件,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3件,均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宁波中院于2005年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目前辖区内共有6家基层法院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近五年来,宁波两级法院共审理知识产权案件9934件,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8676件,含专利案件1330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253件。宁波地区法院审结的案件中不乏精品案件,近三年来,4个案件入选全国50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件,1个案件入选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年度报告公布的32件典型案件。宁波中院与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合作共建宁波市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和保护第三方平台,形成了以“诉调无缝对接、矛盾多元化解”为特色的“宁波模式”,共化解纠纷1293件,获得了最高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充分肯定。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分别以杭州中院和宁波中院知识产权庭为基础组建,按独立机构模式运行,试行跨区域管辖。法庭推行扁平化审判运行模式,设庭长1名,下设3-5个审判团队;争取为知识产权法官配备1-2名法官助理和1名书记员,做好相关辅助性的事务类工作;拟设立技术调查官工作室,聘用专职或兼职技术调查官,发挥技术调查官查明相关技术事实的重要辅助作用。
目前,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团队中,所有法官与法官助理均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有10年以上审判经验的成员6人。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团队,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警8名,占全庭干警60%以上。杭州、宁波法庭近期将暂时分别配备9-12、7-10名员额法官。
为减轻跨区审判的当事人诉累,杭州、宁波法庭都已设立立案专窗,并推出跨域立案服务和智慧庭审系统,当事人可以把起诉状交到家门口的法院,并足不出户网上开庭。
浙江法院将在跨域立案基础上,充分利用各地市法院已有的专利技术类案件审判专业力量,通过跨区域司法委托送达、取证、保全、调解、执行等方式将一部分司法职能分流到各地市中院,并着力整合、优化全省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打通区域间诉调对接通道,构建全省法院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的知识产权审判协同联动机制,做到全省一盘棋,形成区域司法合力,将简单的专利技术类纠纷矛盾化解在当地,促进矛盾递进化解。
同时,浙江法院将建立专利技术类专业审判人才遴选、动态管理与挂职制度。在法庭审判团队组建过程中,尽量将辖区内现有的业务骨干遴选到法庭;根据法庭受理案件的总量变化,通过员额法官的省级统筹和科学调配,进行动态管理,用足用好员额编制;建立省内精通专利技术类案件审理的非员额法官定期挂职制度,充实两家法庭的专业审判力量,打造专家型、复合型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